2018年3月24-25日,由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承办的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2018学术年会在厦门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研究部部长李爱仙带队,内蒙古学重点课题的承担单位派员赴厦门参加本次会议。本届学术年会以“新世纪闽南文化的回顾与新时代闽南文化的前瞻”为主题,共收到论文73篇。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包海山、杨勇的《鄂尔多斯学与闽南学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中心哈达的《闽南文化研究对内蒙古学构建的借鉴》两篇论文也被收录。研讨会上,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包海山秘书长作为内蒙古学的代表从地方的稳定性、人员的流动性、文化的交融性、地方学研究的广泛交流、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等观点作了题为《鄂尔多斯学与闽南学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发言。
本次研讨会学者们达成共识,在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中,闽南文化负有特殊的、不可推卸的历史担当,特别是在如何落实大陆惠台31条、开创对台文化交流合作新局面方面,成为新时代闽南文化学术研究的重中之重。研讨会闭幕式上,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还与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签订缔结友好协作研究会的协议,共同推动中国地方学、区域文化学发展。
3月26日到泉州学研究所调研,与当地专家学者举行了“世界的泉州学”座谈会。
泉州学研究所原所长林少川系统的介绍了泉州学的发展,内蒙古社科联研究部部长李爱仙介绍了内蒙古社科联的基本情况、内蒙古学的构建及“内蒙古学学术论坛”,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杨勇、常务副会长奇海林介绍了鄂尔多斯学的发展情况。
经过厦门泉州之行,内蒙古学研究者都意识到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是地方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应该推动内蒙古社科联系统在内蒙古学视野下广泛交流、协同创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