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2022年 月 日

您的位置:首页/社科动态/社科动态/正文
分享到:

“散文里的北疆”韩伟林散文集《同月之光》 新春分享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2024-02-05 10:25:31 文章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浏览次数: 885

2月4日,由内蒙古作家协会、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呼和浩特市图书馆、青城阅立方书店协办,“散文里的北疆”韩伟林散文集《同月之光》新春分享会在呼和浩特举行。《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内蒙古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视频致辞。内蒙古文联名誉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特•官布扎布,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满全,内蒙古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朱浪,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丛龙瑞,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王宏伟,青城阅立方董事长庄冬梅,呼和浩特市图书馆馆长张浩如出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悦,著名诗人斯日古楞,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家鄢冬,内蒙古大学教授冯文开等嘉宾就《同月之光》所具有的意蕴、北疆文化的文学表达、历史散文书写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分享会由集宁师范学院创意写作中心负责人敬笃主持。

图片1.png

散文集《同月之光》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内蒙古文联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学创作子项。作者秉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国历史的纬度观照家国、表达敬意,在创作中以丝丝入扣记述的历史文化为切片,不仅讲述历史故事,而且注入文艺美学的因素,为读者描摹历史的音容笑貌,传导历史之问、启发人文之思。独具风格、别有韵味的18篇散文,文理顺达严谨,文笔持重洗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作者通过深沉稳健的讲述,使得历史与审美贴切结合,让历史更显鲜活魅力,使审美更具文化深度,表现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交融汇聚的历史图景。同时作品也让读者有机会了解血肉丰满的历史、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石一宁说,韩伟林是《民族文学》的一位重点作者,近些年来在《民族文学》发表过一系列长篇、中篇小说和散文,收入这本书的《口子上》《贡王府的井》《长长的路》三篇,就曾先后在《民族文学》发表。《同月之光》是以文学的形式呈现的历史,也是以历史的内容充实的文学,表达了韩伟林对民族历史的理解,并从对历史的解读中触摸民族的根脉,发现其“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这本集子显示了韩伟林的散文写作功力,因为注重人物描写的灵动和文字的畅达而耐读,这些历史书写不仅讲述史实,还给历史注入美学的因素,为读者描摹历史的音容笑貌,传导历史的情感温凉,让人在接受历史智慧启迪的同时,还能生发审美的愉悦。

乌恩奇代表内蒙古社科联向《同月之光》与读者见面表示祝贺。他说,韩伟林是内蒙古社科联的一名优秀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多年。社科联的干部要多学习、多创作、多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广大社科工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更多地体会社科工作者这种研究或者创作的不易,才能够真正达到同频共振。希望社科联年轻同志提高自己的学习、研究和创作的能力,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提高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特•官布扎布指出,文学作者年轻的时候是兴趣化创作,再一个就是使命创作。使命就是对生命的价值要负责、对时代的要求要负责、对人类的文化有所思考有所贡献,希望韩伟林在接下来的写作当中转向使命创作。

庄冬梅表示散播书香,打造城市的文化坐标和精神栖居地。张浩如表达了为作家提供良好展示平台的愿望。

王宏伟指出,我们听到过很多关于文学与生存话题的讨论,对于大多数文艺创作者来说,确实面临着很多困惑和危机,而走出困惑,解决危机,往往又是对创作者精神与思想以及创作热情和能力的多重考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月之光》的出版是可贵的。我们在这本散文集中不光读到了对历史的追寻和思考,也读到了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与坚守。也是由于这份热情与坚守,使我们感到文学创作在今天的可贵。文学艺术是关乎人的精神与思想的事业,我们愿意在这条通往思想和精神的大道上,与大家共同努力,让更多受众分享我们的创作成果。

丛龙瑞讲话,介绍了这本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和内蒙古文联相关项目的情况,对散文集的推出给予肯定,希望作者在以后的创作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朱浪说,韩伟林在本职业务工作和文学创作中做到了双促进、双提高,并期待他取得更大成绩。

图片2.png

嘉宾发言中,李悦分享了阅读的心得,指出这本书内容都与历史有关,有对传统史书的转述和传承,有对学者采访的讲述和感悟,有对个人游记的考察和联想,有对家族前辈史学知识的回忆与解读,有对民间神话和故事的整理与扩展。韩伟林在历史散文中写出了“自己的判断”,进行具有创新意识的评价,给读者的思想增强敏锐,唤起启迪。他善于把叙事讲述与内心情感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语言,成为内心情感流动中的故事、故事流动中的内心情感。他的散文叙事吸引和感动读者,全在于情感在发挥艺术作用,作品和读者共同感受历史之光的温暖,如同在同一月光下共同踏上历史的暖途。

鄢冬从两个方面谈起《同月之光》:一是结构。这本书有两个境界,“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是作者以审慎的、内省的姿态进行英雄叙事。这一部分占据了全书大部分篇幅,既是对英雄的仰视,也有沉遁之思,悲壮之念。“有我之境”即是将我之所思所感直陈于材料中,这一部分虽然篇章不多,但也展现了较好的艺术张力。第二个方面,韩伟林意义。韩伟林的写作,属于典型的“中年写作”,那是来自凌晨四点“同月之光”的沉静,也有“霜冷长河”的阔大。更为重要的是,他十余年一直坚持叩问历史之门,为自己寻找精神的救赎。长期的、稳定的历史省视在中年写作者中毫无疑问是有特色的、有意义的范本。

斯日古楞说,韩伟林是个勤快的作家。他写诗,执着。写小说,老道。写散文,精致。近些年读过他发表在《民族文学》上的作品,很喜欢。他的散文特别之处是接地气,不是那种的绣花腿或“自以为是”。“接地气”这个词不是与《同月之光》书名有悖,恰恰相反,他不会让月亮束之高阁,而是从人间,从生活的角度为之描摹,抒自己的感念。其中不乏有宁静,不乏有清芒,不乏有朦胧,然而都能透视到其中的唯美与完好。

冯文开说,韩伟林笔耕不辍,《同月之光》与他前期的散文创作相比在思想和艺术上更加成熟,显示出不凡的创作潜力。历史散文创作的关键在于将历史用故事诗性地讲述出来,这是作者需要解决的艺术问题,也是体现作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地方。韩伟林能从微观层面切入生活的现场,捕捉住生活细节,用充满温度和暖度的语言描述对历史事件的真切体验。他很好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出了一个个原本枯燥的历史故事,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其中的许多作品也蕴含着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现实主义精神、文化使命感、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也在作品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凸现,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也让我们对韩伟林未来的创作有着美好的期待。

满全总结讲话,代表主办单位祝贺《同月之光》的出版,对出席分享会的各位来宾朋友表示了感谢。他从两个点观察《同月之光》:一是书写的场域。这部著作于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以现实的眼光打量了历史,触摸了历史;于时间与敏感的交汇处,以思维的温度和情感的热度,重新叙述曾经过去的人和事;于民族与国家的交汇处,以民族的历史讲述国家的历史,以民族的故事讲述国家的故事,构建了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二是题材。作者以散文的形式处理了历史题材,让我们感到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感。历史解决的是回答我们从何而来的问题。历史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历史是一座房子储藏了人类情感、思想和智慧,历史也是一部教科书记录着我们人类过去的过失和经验,所以我们阅读历史,然后阅读《同月之光》。

韩伟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受,他说作家可以营造各种各样的欢闹景象,但是本质上是孤独的,有了社科联、文联、作协、评协这样温暖的家,便有了坚强的后盾。写作不在任何的门派里,评论家的评述和见解,帮助作家将个人的表达,放得更远。行百里而半九十,写作需要有地方发表和出版,需要媒体和媒介的大力传播,散文里的北疆,文学的北疆才会绚烂夺目。

来自内蒙古社科联、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内蒙古学研究会、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红楼梦研究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分社、原武警内蒙古边防总队等单位部门来宾及热心读者60余人参加分享会。

(文、图/社科普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