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2022年 月 日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北疆社科研究”专栏,旨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持续刊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列应用对策性研究成果,进一步凝聚引领社科界的专家学者,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热情和干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社科力量。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视域下蒙古马精神的思想建构与实践张力
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时指出:“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高大的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蒙古马精神植根于历史,扎根于现实,是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回应之需。蒙古马精神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彰显了思想建构的理论效力,释放出主动作为的实践伟力。
一、蒙古马精神的思想建构
蒙古马精神的思想建构以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为实践基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离不开国家高质量发展内蒙古篇章的实践基础。面对“两个大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注重并强调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中国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蒙古2 400多万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立足自身发展定位,谋定发展方位,以高质量为发展理念和检验标准,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履行好守卫祖国北部边疆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强国建设和复兴大业贡献内蒙古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在全党全国重大活动中提出并阐释了蒙古马精神,肯定了内蒙古的发展成就,指明了内蒙古的努力方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主观世界得以升华;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中,精神共同体得以构筑。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 0 1思想在现实中生成,也需要在现实中把握,没有实践就无法把握现实发展趋势。人类在实践中生成了思想,变革了现实,又在变革现实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而上升为理论,生成新的思想。这一进程体现了人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主动创造精神。蒙古马精神的主体是人,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特有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蒙古马精神的思想建构反映了人对现实的一种态度,凝练出了主体对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知情意行反映,离不开实践场域。内蒙古经过70多年的发展,从一个边疆落后地区发展成为全国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靠的就是这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实践干劲。
蒙古马精神的思想建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关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离不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承载。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历史主动思想,实现了历史观和价值论的结合。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强国建设和复兴大业的力量源泉,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变革现实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宗旨和初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诠释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原理。美好生活既是人民群众的向往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目标,更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应有之义。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蒙古马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奋斗精神。内蒙古横跨三北,地靠京畿,天然条件并不占优,风沙多、雨水少、气温低,战线长、工期短、成本高。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展现出蒙古马一样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高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内蒙古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人民的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夯实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蒙古马精神秉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基因,内蒙古真正做到了脱贫路上一个农牧民都不落、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少。未来,内蒙古也要依靠这种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蒙古马精神的思想建构以把握历史规律、坚持主动作为为主体要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离不开各族人民的主动作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既要尊重把握客观规律,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蒙古马对高寒草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这是主动把握规律、积极创造生机的最佳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极强创造力的民族,在创造强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建构了强大的精神世界。近代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人民以西为师,被动求学,各方贤能进行各种尝试欲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但均以失败告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立足中国人民面对的实际问题,丧失了历史主动,民族精神状态呈现出一盘散沙,这一问题经由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逐渐澄明清晰。内蒙古曾经依靠“羊煤土气”实现了经济发展,但付出的代价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的号召下,内蒙古把握规律、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做强现代能源经济,发展优势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7]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扎实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需要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生态安全是生存之本,安全稳定系发展前提,能源和战略资源生产为发展支柱,农畜产品生产事关发展根基,对外开放关乎发展动能。这是对内蒙古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基于大历史观对内蒙古过去、现在、未来发展的规律把握。内蒙古办好两件大事是发扬蒙古马精神,提振踔厉奋发、团结奋斗精神的主体要求,更是致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动担当。
二、蒙古马精神的实践张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400多万内蒙古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深入践行“三个务必”,以充足饱满的精气神握笔,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书写了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以吃苦耐劳的韧力握笔,勾勒出人民至上的初心底色。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人民至上为党的政治立场和奋斗归宿,始终激励着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回首内蒙古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与内蒙古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建美好家园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内蒙古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接力奋斗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对国内民族问题纲领的制定,使内蒙古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内蒙古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北京蒙藏学校开始,在少数民族中传播共产主义,从而开辟内蒙古的革命工作。接着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创办革命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和民族问题纲领,制定内蒙古革命的指导方针,建立革命群众组织,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革命武装,领导发动了内蒙古的革命运动。内蒙古革命以其突出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丰富了中国革命的内容和形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内蒙古发展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实践证明,内蒙古各族人民像蒙古马一样,不叫苦不退缩,靠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战天斗地、防风固沙、踏雪履冰,守卫祖国边疆、建设美好家园,在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让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并在四次会议上充分肯定内蒙古一年来的工作,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人民是党的奋斗根基和力量源泉,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动力所在。
以一往无前的冲力握笔,描绘出负重奋进的作风基调。近年来,内蒙古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大量改革难题、发展课题、矛盾问题需要破解。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影响深远,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国内看,改革发展稳定有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从内蒙古看,五大任务重责在肩,这是党中央给内蒙古量身定做的考卷。五大任务中,生态安全是生存之本,内蒙古的生态基础并不厚实;安全稳定是发展前提,边疆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依然需要持续发力;能源和战略资源生产是发展支柱,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农畜产品生产是发展根基,直接影响农牧民增收致富;对外开放是发展动能,抓好桥头堡建设既是内蒙古的政治责任又是内蒙古的发展机遇。五大任务每一项都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往无前的冲力很难出成果。
以敢于胜利的定力握笔,镌刻出自信自强的精神华章。今天的内蒙古,从“伐木出山”到“护绿筑脊”,从“羊煤土气”到“追风逐日”,靠的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定力。北疆的生态标志是草原。草原,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文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经典的《敕勒歌》曾引起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无限,草场上闲散食草的牛羊和牧民轻唇起唱的牧歌在辽阔天宇下完美地结合,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但今天生态危机警钟已敲破了这种美好的意境,风沙肆虐,严重威胁着草原的生态,但北疆人不会轻易放弃对绿色家园的守护。退耕还草、禁牧轮休、治沙种草,响应国家号召,北疆人做一切能做的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与生态保护息息相关的是产业的发展。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是转型之本,新增长是制胜之道。“我们既要按照新的理念发展好‘羊煤土气’也要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契机‘追风逐日’。”从粗放型“羊煤土气”到集约型“扬眉吐气”是内蒙古自信自强的成功之道,更是内蒙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坚实支撑。
三、弘扬蒙古马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定人民立场。蒙古马精神蕴含着坚定的人民立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坚定这一根本立场。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已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筑利益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的历史。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这一过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更需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忘本源。首先,中国共产党人要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解其急难愁盼,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中国共产党人要把人民群众当作主人,当好人民的“勤务兵”“拉车夫”。再次,中国共产党人要把人民群众当作老师,让人民群众做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质检员”“阅卷人”。《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都强调,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旨归,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建设的物质承载。文件围绕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谋划了内蒙古发展的具体路径,充分体现了党委和政府的人民立场。
汲取历史智慧。蒙古马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汲取这种历史智慧。社会历史发展是必然和偶然的结合,抓住机遇需要认识必然、预见偶然,从而赢得主动。蒙古马精神的智慧就在于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内蒙古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主动出击。内蒙古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高质量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无论是社会领域还是自然领域,各种风险挑战犹存,且相互交织、复合多发。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影响内蒙古两件大事的完成。从危中寻机,转危成机需要高度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智慧。新征程上,内蒙古各族人民要继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弘扬蒙古马精神并汲取其中的历史智慧,在风险考验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扬优良传统。蒙古马精神蕴含着优良的作风传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离不开这种优良传统的继续保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充满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执着信仰的风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惧艰险的风骨,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探索、敢于斗争的风范。蒙古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蒙古马精神就要发扬这种风貌风骨风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坚定理想信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加强理论指引和理论学习的结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同时,党员干部群众要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信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保持艰苦奋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加强共担奋斗使命和个体奋斗拼搏的结合。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做维护祖国统一的践行者、民族团结进步的奉献者,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的同时,党员干部群众要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发奋图强,坚持接续奋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并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坚持敢于斗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加强敢于和善于的结合。敢于需要勇气,善于需要智慧。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准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决反对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各族人民在历史中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在时间中长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是时代发展大势。新时代新征程,内蒙古各族人民继续弘扬蒙古马精神,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和更为积极的历史担当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智助力。
本文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作者张瑞军,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倪艺丹,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齐艳芝,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转载自《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