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今天是2022年 月 日

您的位置:首页/社科研究/北疆社科研究/正文
分享到:

北疆社科研究丨朱晓俊:从安全意蕴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2024-02-01 16:58:31 文章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网 浏览次数: 137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北疆社科研究”专栏,旨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持续刊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列应用对策性研究成果,进一步凝聚引领社科界的专家学者,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热情和干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社科力量。


从安全意蕴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与当代中国安全实践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战略文化有机结合创立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即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蒙古篇。它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发挥独特作用。

一、“五大任务”体现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根本要求

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头等大事,二者是一体之两翼,相辅相成。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包括每个人的发展、每个民族的发展。安全不仅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全,更有国家层面的安全。“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最终靠的是发展。”同时,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共产党长期执政、各民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安全战略目标,也需要通过发展来予以实现。必须看到,我国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概率大增。只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守住安全底线,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才能始终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所作出的战略决策。这是为了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保证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能够正常运行,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要深刻把握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把安全和发展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让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国式现代化是所有人、所有地区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一个区域既承担着发展的责任,同样也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发展和安全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驱动力,需要通过区域在地理空间上实施和落地细化;反过来,区域发展安全建设将有效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的实现。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在国家总体发展和安全格局中具有特殊作用、特殊责任和特殊使命。长期以来,内蒙古国家安全工作面临各种复杂因素的叠加影响,既有来自生态、经济、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风险挑战,也有来自文化、网络、民族、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风险挑战,必须增强系统观念,全面把握、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全方位筑牢国家安全防护网。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五大定位”及相应的“五大任务”,就是立足国家安全全局和内蒙古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安全特点提出的,既体现了内蒙古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也彰显了内蒙古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责任,明确了“五大任务”蕴含的安全指向。这一系列任务昭示着内蒙古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又要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立足“五大任务”,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善于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二、“五大任务” 展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性特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总体性,集中表现为安全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强调大安全理念,把国家安全的各方面问题都统合到国家安全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并将不断动态调整。

“五大任务”涉及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均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处于基础性、关键性地位。“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绿色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必须牢记“国之大者”,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和首都“护城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沿阵地。如果边疆安全出现问题,必然影响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内蒙古必须坚持守土尽责,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加,不断冲击全球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稳定,能源市场波动加大。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仅为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3左右,未来一个时期能源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保障能源安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协同推进低碳转型与供给保障”。内蒙古既有以煤炭为主的传统化石能源资源和产业优势,也有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潜力。这既是支撑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能源的重要供应者,更是未来新能源大发展的主力军,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坚持把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保障煤炭安全供应,加快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不搞“碳冲锋”“一刀切”“运动式减碳”,有效助力国家能源安全。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稳定之本、发展之要、民生之源,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确保战略资源安全,维护国家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供需平衡,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内蒙古要坚持战略思维、长远谋划,充分释放国家“矿藏粮仓”潜能,建设稀土之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作为人口大国,粮食是民心稳定的基础,社会稳定的基础,国家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仅是经济安全问题,也是政治安全问题。只有把粮食安全牢牢抓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才能在多重风险压力下,确保人民群众“粮袋子”不受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能把粮食当成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内蒙古拥有农牧业生产的资源、产业优势,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提质增量,持续做好“地、水、种和粮、肉、奶”的文章,不断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努力打造国家的重要“粮仓”,为构建系统化、高质量中国式现代粮食供应链提供坚实基础。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目标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下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事关国家开放合作全局,既有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利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也有着以开放服务经略周边,维护国家安全的特殊意义。内蒙古要发挥口岸、通道等方面的优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和通道经济,带动外向型经济的深度发展,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更高水平上动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落实好 “五大任务”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

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各要素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个领域的风险,如果防范不力,将会传导、耦合、演变、升级,最终危及国家安全和党的执政地位。因此,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维来构建安全体系。

落实好 “五大任务”,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既关注维护,又注重塑造;既看安全状态,又看安全能力;既有原则性,又有策略性;既讲长治久安,又讲应急处突,增强科学性、有效性。一是处理好空间分工协作关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内蒙古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呼包鄂乌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分工布局。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生态脆弱地区、重点开发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全区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二是处理好固边与兴边的关系。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固边兴边要统筹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确保我国北部北疆边境安全稳定、边疆繁荣发展。深入推进边境地区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军地需求统合,规划建设水、电、路、讯等民生项目和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动脉,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边防建设统筹推进,人民生活和边防实力同步提升。要考虑国家安全因素,积极改善公共服务条件,适当发展特色产业,遏制人口空心化趋势,使之有一定的人口和经济支撑,促进民族团结和边境安全稳定增强边境地区发展能力。三是处理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作为民族地区,内蒙古各项工作都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各民族具体利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四是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长治久安,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互相替代的。在重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民族和宗教工作,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五是处理好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关系。在完成好“五大任务”进程中,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多层面交流合作,主动塑造于我国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地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六是处理好实施主体的关系。国家安全绝非某一领域、单一部门的职责,要贯穿到现代化全局各方面、各环节。


作者朱晓俊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本文转载自《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